虚实之道

吕布VS曹操
早期的曹操由于与吕布相临,且二者皆怀有吞并之心,所以双方军队愈演愈烈.有一次,秋收时分,曹操的军队下乡收割粮食.吕布取陈宫之计,前来袭击曹操城池.
情况十分危急,手下众人不知所挫,大多谋划如何逃跑之策.曹操看到自己城池两旁茂密的树林,不由计从心出.他命令全城的妇女手持长矛站在城池之上.
吕布见状,疑云四起.又见两旁树木茂密非常.急令三军将士迅速撤离.
等到第二天来功时,曹军士兵已经回到城池当中,吕布失去了机会,被曹操战败.

曹操VS孔明
赤壁之战,曹操走华容道.去樊城有两条路可走:大路平坦易行军,小路坎坷路途近.但向导官从山坡上看到,小路上有几道炊烟升起.
曹操决意,走小路.众将士不明,问:"小路有炊烟,必有埋伏,为何从小路而行?"
曹操言道:"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多谋,于小路放炊烟,令我等以为小路有伏兵,于大路行之.而引一军与大路埋伏,令我等束手就擒,岂不知我从小便熟读兵法,深知虚实之道,今日我偏不中其计."
众将道:"丞相神算,神鬼莫及!"
后来华容道遇关羽.........

以上两例皆是虚实的例子.
曹操利用吕布与自己作战善于用兵,懂得虚实之道的畏惧,有用了城池两边有茂密树林可藏伏兵的隐患.借城池站立的都是女兵,看不到军士的假象,让他怀疑树林中都是伏兵的真实疑虑.
有可能在三国时期有很多军情不准的事情发生.
由于种种隐患的存在:1.进攻太危险.2.退至少能保住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出于本能的忧虑,出于本能的畏惧.即使陈宫的劝阻,吕布依然选择撤退,失去战机.
那为什么陈宫认为这个是假象呢?
因为陈宫深知曹操的为人,他知道曹操如果军士都在城池中,根本不需要要这种方法来引诱自己的军队.曹操用上这招了说明他已经是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军士不在城池中那是必然的了.

曹操走华容道,选择了小路.其实也说明了另一件事是虚有的.那就是草船借箭.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郭嘉曾经对人这样评价曹操,说:"主公,与人交谈.表面上是跟你说说笑笑,其实他是在观察你的为人.而且每看必中,真我主也."从这说明曹操不单有很厉害的观人学造诣,也有极其高深的心理探视能力.如探视袁绍心理、吕布心理、刘备心理等等而且都是猜的那么准确。
草船借箭用的是就是虚实之道,就是打准曹操会因为大雾的原因,认为是诱敌之计所以作出乱箭退敌的策略。
虽然后人都证实了这件事不可能,我在这也只是多加一个佐证而已。
因为曹操看人那么准,如果发生过草船借箭的事,曹操就能对诸葛的心理做出判断:这人会根据我多疑的性格作出方案。如果是这样的话,在一般情况下我肯定会选择小路,那他就会在小路设下埋伏。既然是这样,我当然要选择大路了。
所以说以前与刘备军交战,刘备军用虚实之道的应该不怎么多,更甚至可能以前用的虚实之道都被曹操识破。
既然是这样,那华容道这一说就可以理解了。因为事先曹操对刘备军的虚实之道的了解,认为他们并不能做出这样的方案,自己又以多变著称别人很难猜出自己的心理。所以他选择了小路。
但刘备军,正借用曹操的实况的不了解,反常的在小路设下伏兵。所以曹操的失败在于他不知道实情,或者说是不知彼的错误,与吕布的失败有着类似的状况。然而吕布的失误却是明明有人识破但不采纳而造成相对就显的无力些,当然也显示出曹操对吕布性格解析的准确。因为他知道吕布在军队存亡的抉择时更相信的是自己,所以后来吕布的战败有很多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节节失败在曹操手里直到白门楼殒命。

所以说,虚实之道的关键点是对对方的了解,对对方性格解析的深度。如果敌在明,我在暗也就是说我方了解你的个性,而你不了解我的个性我就抓住的战争的主导。
在现实生活也是如此,很多很多的事例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如:业务员做业务时总是先了解对方的喜好,对方的心理特征,抓的越准成功的几率就越大。所以有很多人他们自己故意弄出一番不可捉摸的行为来扰乱别人的判断。
虚实用的是心理....虚实讲的就是知己知彼....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