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三峡工程亡羊补牢
中
国政府正采取一系列措施着手解决三峡大坝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这座世界最大水电站会造成何种始料未及的后果由此可见一斑。新华社于周二晚间报导了此事,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缓和三峡大坝所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中央政府表示将保证坝区搬迁居民的用水供应,在长江流域城市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限制措施,并建立应急机制来处理溢洪问题。
三 峡大坝于1994年正式动工,坝体高达185米,主要用来调节长江水量和发电。此前中国内部对于三峡大坝的利弊曾争论过多年,使得该项目被长期搁置。随着 大坝的建成,在西部的四川至湖北省形成了绵延640公里的水库,并迫使大约140万人搬迁。有关部门计划到2009年将水库水位提高到175米的最大高 度。
从一开始,就有反对意见认为三峡项目的社会和生态成本过高三峡水库淹没了古老的城市和文化遗产,还迫使库区农民搬迁到人口更加密集的沿江坡地上,他们一方面要靠着比以前更少的土地勉强维生,一方面还要面临日益加重的土地侵蚀和塌方事故的致命威胁。
此外,由于江水被大坝阻拦,农业残留物、生活及工业污染物无法顺流而下排入大海,而是倒灌回水库,使得库区水体的污染不断加重,并导致库区的长江支流出现“水华”现象。库区搬迁居民的安置工作也被指责普遍存在腐败官员盗用移民安置款的现象。
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在声明中称,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好于预期。三峡地区建坝蓄水前就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这也正是当初有人反对兴建大坝的主要理由之一。据该委员会称,政府已投入大约16亿美元的灾害防治资金。
现在中国政府还计划再动员400万居住在水库沿岸人口密集区和贫困山区的居民移民到城镇,这一方面可以减轻环境压力,另一方面也可缩小库区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周二发布的这份声明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政府对三峡项目日渐加深的不安之情。多年以来,三峡工程都笼罩在“利国利民”的光环之下,批评之声不是被压制就是被忽视。
中国官员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一次三峡问题专家会议上首次承认,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污染和崩塌问题,三峡大坝会演变成一场”环境灾难”。中国媒体广泛报导了此事,报导中还引用了《华尔街日报》8月份一篇关于三峡库区崩塌灾害和三峡工程其他始料未及后果的报导。
不过中国官员随后放弃了”环境灾难”这一评语。虽然他们也已认识到有必要采取更多措施来预防问题的发生,但昨日这份声明仍然认为三峡项目在防洪和发电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评论